古時有不少“灸臍”使人健康長壽的記錄。保健灸可用“艾卷”或“艾炷”施行。其中用艾條灸肚臍,是日常一種實用性很強的保健治療方法。我們可以把艾條(中藥店有售)的一端點燃,放在距離肚臍處皮膚2~3厘米處懸灸,持續時間為10~15分鐘。因為艾條本身就有溫通經脈、理氣祛寒的作用,用它灸神闕,可發揮刺激穴位和燃艾溫熱刺激的雙重作用。那么艾灸肚臍有什么好處呢?天津無紡布蓋布廠家為大家來介紹一下:
肚臍眼又被稱為神闕穴,是人體重要的穴位之一,在冬至行艾灸,能益氣補陽,溫腎健脾,祛風散寒,調和氣血,起到通經活絡止痛的功效,從而增強機體功能,達到治病保健之目的近年來進行的臨床觀察,發現“冬至灸”治療多種反復發作及過敏性病癥,如慢性支氣管炎、支氣管哮喘、過敏性鼻炎、體虛感冒咳嗽;慢性胃腸炎、潰瘍病、慢性腹瀉;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、強直性脊柱炎;虛寒頭痛、頸肩腰腿痛、胸腹痛等,效果亦佳神闕穴即肚臍眼,人體任脈上一穴位的名稱。
艾灸對于人體的經絡以及氣血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,在傳統的中醫方面人文,人想要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,必須要身體氣血通暢。人體內的氣血有著“遇溫則行,遇寒則凝”的特點。食用艾灸的方法可以是的人身體的氣血溫暖起來。高溫能夠車頭身體的幾股靜脈,使得血液流動的比較暢快。
溫中補氣艾灸療法歷來就被醫家公認為能激發人體免疫系統功能,促進新陳代謝。更多的人體正氣,能提高體內各組織器官的抗病能力,具有良好的補益強身的養生功效。并且艾火的純陽熱力和藥力,能夠迅速打開氣結,消散淤血。正陽氣進入體內,能夠清除濕濁之氣,散寒回陽。
抗病御寒
冬天艾灸對于身體有著很好的保健作用,冬季艾灸可以激發人體正氣,增加機體的抗病御寒能力以低于寒邪的侵襲。艾灸對機體進行溫熱刺激,可以通過經絡調節人體生理功能,如促進新陳代謝,增強血液循環,調整內分泌狀態,提高機體免疫力和防病能力。艾灸對于冬季因寒而誘發的許多疾病,如感冒,凍瘡,關節炎,心血管疾病,胃病等,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。
艾灸的好處
1、調和陰陽。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根本。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,達到調和陰陽之功效。
2、溫通經絡,驅散寒邪。艾葉性溫加之點燃熏灸,使熱力深達肌層,溫氣行血。艾灸具有溫通經絡,散寒除濕、調理氣血、宣痹止痛之功效。
3、行氣活血,消瘀散結。氣見熱則行,見寒則凝,氣溫則血行。艾灸為溫熱刺激,可使氣血協調、營衛和暢、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,消瘀散結。
4、溫陽補虛,補中益氣。
艾灸的常用穴位
1、灸身柱穴
灸身柱能溫補元陽,調和氣血,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,現代研究認為,灸身柱可以調節人的神經系統,可以防止神經衰弱,失眠癥,頭痛的發作,可以防止疲勞,促進肌體體力的恢復。灸身柱對小兒的胃腸道疾病,如消化不良,吐乳,泄瀉,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。此外,對精神萎靡、夜哭,呼吸系統的哮喘、氣管炎、百日咳、感冒、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。
2、灸大椎穴
此穴有解表、疏風、散寒,溫陽、通陽、清心、寧神、健腦、消除疲勞、增強體質、強壯全身的作用,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,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,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E一玫瑰花環形成率,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。艾灸此穴,可用于老年人項背畏寒,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、頭脹、頭暈,伏案或低頭過度引起的項強不適、頸椎病,血管緊張性頭痛等。
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,艾灸大椎穴,能防治感冒、氣管炎、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,還可用于肺氣腫、哮喘的防治。
您可能感興趣:上一篇:麗江三伏貼廠家講述色斑形成的原因 下一篇:上海膏藥布廠家講述騎自行的好處有哪些?
|